中國粉體網訊 新能源熱度持續增長,行業升溫,帶來人才市場供需變化。
圖片來源:pixabay
在鋰電領域,據有關媒體報道,由于行業走俏,專業人才稀缺,企業薪資待遇也隨勢而漲。
有獵頭介紹說,一個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本科生,年薪可以給到25萬元,如果是碩士,保底年薪可以拿到40萬元以上,有的還能拿到公司期權或者股票。
雖然這一現象只是局部或者個案,但也從側面反映出鋰電行業火熱帶來的人才供需矛盾。
根據教育部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、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編制的《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》預測,至2025年,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需求達到120萬人,人才缺口高達103萬人。
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逐步提升,引發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擴大產能。產能擴張,企業需要更多的從業人員去完成研發、管理、生產、銷售、運輸、售后等各項工作。
從崗位看,大部分行業公司人數增加最多的崗位為生產制造類工種。以寧德時代為例,去年員工總人數增加50523人,其中生產制造類崗位達44690人,占比88.5%,增幅為216%。
除生產制造類外,行業高端人才也非常稀缺。有從業者表示,鋰電行業技術研發類的高端人才尤其稀缺?!艾F在的人都太浮躁了,知道些皮毛就被稱為鋰電人才,其實都不專業,真正懂鋰電的專業人才是很稀缺的?!?/p>
再者,隨著我國鋰電行業的迅速發展,國際市場也在加速開拓。國內一些頭部大企紛紛走出國門發展海外市場或者直接在海外建廠。海外擴張的提速,也帶來語言類、進出口政策類與物流人員的需求不斷增長。
從地域看,據有關機構調研,上海、寧德、北京、深圳是電池領域最具吸引力的城市,人才流入指向明顯;華東和華南地區人才需求最為旺盛;部分城市和地區出現長期人才需求,上海、深圳、蘇州、廣州是崗位人才需求的主要城市。
圖片來源:pixabay
據專業人士分析,電池行業或者新能源行業人才緊缺的問題,屬于結構性緊缺。包括兩個層面,一是地域性緊缺,二是崗位性緊缺。分析人士解釋說,一般而言,行業建廠不會選擇大城市,由于工廠占地面積大,物流、安全、消防各方面都有要求,因此,企業一般會選在相對偏遠的地區進行生產,這屬于地域性問題。這決定了部分人員不愿意去這種地方。二是產業發展鏈條越來越長,意味著對人員的綜合性要求更高,從產品到實操,需要從業人員掌握更多的知識和實操經驗。產業與技術的發展,包括生產方式的改變,導致了很多崗位出現了人才緊缺的情況。
也有業內人士認為,目前產業內人才培養有傳統的師傅帶徒弟模式,但行業發展迅速,這種傳統模式不一定能滿足行業人才需求。而且作為人才重要培養基地的高校,向行業輸送專業人才數量也遠遠不夠。
分析認為,依照我國高校人才培養周期,兩年之內,高校培養的相關專業人才數量不會有數量級上的改變。依照當前形勢,至少短期內,鋰電行業人才緊缺現象不會有根本性變化。
參考來源:
1、最高漲薪200%,鋰電行業搶人大戰正在上演.維科網鋰電
2、張旻昱:應對電池人才結構性緊缺的四點策略.電池聯盟
3、鋰電廠“內卷”搶人:普通工人月入近萬,高端人才薪酬2年翻倍.紅星資本局
4、動力電池行業三大“焦慮”.高工鋰電
5、電池廠人才戰有多卷:寧愿高薪挖來養廢掉,也不能留給友商.時代財經
(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/文正)
注:圖片非商業用途,存在侵權告知刪除!